close

無需擴廠就能擴產

台達電子積極轉向「自動化智能製造」,目前的示範生產線已達90%無人化,但「還是要有人
當機器的老師」,在規畫設備和製程、協助機器學習等方面的人力,反而會增加。

全球電源供應器第一大廠台達電子,近年來的發展主力已由電源零組件,積極轉向「自動化智能製造」。

以2017年為例,台達電「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基礎設施」三大事業群中,「自動化」雖占比最小,卻成長率最高。

台達電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指出,台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已累積二十年經驗。之前就有一個自動化部門,專門銷售硬體,包括驅動馬達、控制類產品,而現在要從自動化走向智能製造,就必須向上整合軟體和數據分析,讓製造現場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面貌。

傳統的工業生產,資料大多靠人工紀錄,很容易產生疏漏,現在通過裝置感測器(sensor)的設備層,可以即時在生產過程蒐集資訊,再透過網路通訊上傳到管理軟體,進入數據分析,這就是智能製造的基礎。

「工單下去後,管理者可以即時監控生產狀況,不會閉著眼睛管工廠,」劉佳容強調,這些數據的特性是「可視化」,透過一個個螢幕,掌握整合後的完整數據資料。

由大數據驅動的智能製造,對管理層面最大的影響就是效率最佳化,做到「擴產而不必擴廠」。

縮短作業時間

外勞仲介現代化的工廠都希望做到彈性多工,以因應「客製化」、「少量多樣」的生產,智能製造的最大優勢,就是縮短更換生產品項的換線時間。

「理想狀態下,換線可以做到零時間差,」劉佳容解釋,假設工廠要生產一百件A 產品,完成後換成B 產品;當所有的物料倉儲在A 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就已經算出B 產品的所有原物料,必須集中到產線起始端的時間點。所以,第一百件結束時,產線就可以立刻銜接。這就是智能製造做到極致。

這也成為管理上的一大利器,因為智能製造十分瑣碎,需要把生產流程每一站的自動化設備做好,將數據完整收集,再把所有的軟體調校到最適合的執行狀態,甚至延伸到上游的供應商及下游的倉儲管理,每一段都要微調,「所以智能製造就是把整段供應鏈的上下游串在一起,」劉佳容說。

外勞仲介常見問題

Q 何謂雇主聘前講習?
A 1. 本國雇主於第1 次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或家庭幫傭前,應參加主管機關或其委託非營利組織辦理之聘前講習,並於申請許可時檢附已參加講習之證明文件。2. 聘前講習自105 年7 月1 日起實施,聘僱之外國人於當日後( 含) 入境或接續聘僱之首聘雇主〈含變更雇主〉,均應先行完成聘僱前講習,方可核發聘僱或接續聘僱許可。

Q 雇主是否需親自參加講習?可不可以由他人代替雇主參加講習?有沒有資格限制??
A 雇主得委託親屬代理參加講習 ,惟比照民法規定,需滿20 歲,並應符合下列條件:
1. 若是聘僱家庭看護工,雇主無法參加聘前講習,得由與被看護者具有下列關係之一者,且共同居住或代雇主對家庭看護工行使管理監督地位之人參加:
(1) 配偶。
(2) 直系血親。
(3) 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或一親等之姻親。
(4) 祖父母與孫媳婦或祖父母與孫女婿。
(5) 雇主為被看護者時,受其委託處理聘僱管理事務之人。
2. 若是聘僱家庭幫傭,雇主無法參加聘前講習,得由與被照顧者具有直系血親或一親等姻親關係,且共同居住或代雇主對家庭幫傭行使管理監督地位者參加。

Q 雇主可以把外籍勞工調派到名下其他工程或工廠嗎??
A 外籍勞工可以到同一雇主其他工程或工廠進行工作契約範圍內的工作;但製造業重大投資、特定製程及特殊時程等引進之外籍勞工除有「雇主指派所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 條第1 項第8 款至第10 款規定工作之外籍工作者變更工作場所認定基準」規定得調派之情形者外,是不可以調派至許可以外之工廠工作。另營造業工程專案核定之外籍勞工應事先向勞動部申請始可調派。

Q 雇主可以叫外籍勞工跟著本國勞工到客戶指定的地點,進行接頭、安裝或試車等工作嗎??
A 如果是因為業務必要,又有書面契約為證(契約內容包含工作數量、內容及完成期間),雇主可以自由指派外籍勞工隨本國勞工進行以上的工作。但如果是承攬工程,則不包含在內。

外勞仲介公司創立於民國85年至今二十幾年,經驗豐富充分了解雇主需求的人力外勞仲介公司,是勞動力發展署評鑑A級人力仲介,服務品質深受雇主與外勞的肯定。致力於解決台灣勞動力缺口,協助企業、家庭類雇主申請外勞各項人力資源服務。

相繼引進大量印、菲、泰、越外籍勞工從事產業(外籍廠工、廠勞;外籍營造工;製造業外勞;外籍漁工)及社福類(外籍看護;外籍幫傭)。由於3K產業(辛苦、骯髒、危險)台灣人不太願意做,外勞仲介確實解決許多企業老闆人力需求,使企業產能再創高峰,這是本公司從事外勞仲介最大的成就感。再又台灣人口結構日趨老化,本公司體恤每個家中有重症病患需、重度失能、老年照護的心力憔悴,秉持的同理心,親切服務用心挑選外籍看護、因此雇主的託付就是我們的責任,外籍幫傭來解決台灣社會正在面臨的長照問題。

「為產業經濟發展貢獻價值,為雇主解決家庭困擾」,一路以來用心經營,您善意的支持及遠處的掌聲使我們不斷成長茁壯!現在更結合「訓練」、「仲介」、「影音資訊傳達」三大體系,整合成一線之策略聯盟,及智能服務以期能為大眾帶來更完善、更便利之系統式服務,為社會貢獻價值、為雇主解決家庭困擾,讓雇主無後顧之憂,加強服務,贏得口碑,這也是我們經營至今的重要原動力。

生產人力結構改變

自動化生產必然取代大量的勞動人力,台達電示範生產線,已經達到了90%無人化。

但智能製造主要減少的是「直接人力」,至於規畫設備和製程、協助機器進行學習等「間接人力」,可能反而會增加。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曾經表示,以前的管理是針對「人」,但現代工廠會增加許多技術型人才,管技術、管設備、管知識,而不是管人,使得工廠的人力結構也改變了。

劉佳容指出,不管是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還是要有人當機器的老師」,所以會增加間接人力。以產線中的檢測為例,雖然機器人可以進行,但會有一定比例的誤判,就需要人去「告訴」機器什麼樣的情況是誤判,由此來提升準確率。

從提升品質到預測未來

傳統的品管經常是發生品質問題時,依據生產序號去抓問題;麻煩的是有時候不見得找得到資料,就只好從品質不良的零件分析,回推可能是哪一段製程出問題。

外勞仲介但智能化製造如果發生品管問題,只要輸入序號,就可以在系統上看到所有的生產資料。有機會在生產過程中就知道產品有變異,而不是東西賣出去才發現問題。

劉佳容說,台達在打造智能製造時,還發現了一個以往沒有注意到的優勢,就是工廠平均面積的生產率提升,「當你要擴產,不需要擴大廠房。」

以蘇州吳江廠為例,導入製能製造後,只需要原本規畫三分之一的廠房面積,就可以得到需求產量,所以未來如果要擴產,只需要在原本廠址擴充,不必另外找地。

智能製造發展到最後,就是從生產到消費端全串在一起,所有數據都是即時回饋,從消費者提出需求,就開始累積數據資料,一直回溯到原料供應商。當所有資料都是透明的,就可以精準地依據需求來生產。

但智能製造目前的瓶頸,在於整條供應鏈還無法全部串在一起,尤其是零售端。製造業仍以訂單為準,容易造成庫存壓力,要不就是缺貨。

顯然,智能製造雖然可以達到少量多樣與擴產而不擴廠的目標,但是要整條供應鏈完整數據智能化,仍然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外勞仲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ainrwc17uy2 的頭像
    iainrwc17uy2

    iainrwc17uy2的部落格

    iainrwc17uy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